文章

陈婷洁《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2017-07-03 16:54

阅读策略,聚焦明确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瓯海区新桥小学教育集团旸岙校区  陈婷洁

【背景与对象】

时间:20161129

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执教者:李青燕(仰义二小)

执教学校班级:新桥一小五年级

【评课稿】

听罢李青燕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何必钻老师从指向方法的习得、指向学法的浸染、指向思维的暴露、图示阅读单呈现学生思考、学习活动板块化等几方面对本课做点评。受何老师启发,我从阅读策略看本课。

一、概括小标题的策略

概括小标题有过程,有方法。李老师在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时,不是直接把参考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选取典型,出示三位同学的预习单,讨论比较小标题。第二自然段一生写“痛击敌人”,一生写“拖住敌人”,哪个更恰当呢,回到文本,老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读全段,发现这段主要写痛击敌人,由此得出结论。第三自然段,一生写“走上棋盘陀”,一生写“引上绝路”,引起学生思考,比较发现小标题字数要整齐,而且“走上”不适用于当时的情境。第四自然段,一生写“英勇杀敌”,一生写“顶峰杀敌”,比较得出概括小标题时不重复。

三次比较,学生知道概括小标题需注意联系全段、用词准确、字数相同、不重复等,学法的指导,授之以渔,让全体学生学习更持久。

二、问问题的策略

    相对于事实性问题,多提解释性问题。课堂中几次学习任务的提问是这样的:快读默读,课文中哪个细节哪个场面,让你特别敬佩五壮士?大声朗读课文,你把谁记在了心里,记住了他的什么?默读第二段,圈画展现战士们内心和情感的地方,并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不问你从哪里看出任务的艰巨,而问这是一项怎样的任务。不问你从哪里读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而问这是怎样的战士,留在你的心中。第一种问法,是老师画个圈,让学生去填充,第二种是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发现,在阅读文本细节中形成自己的想法。

三、图像化阅读策略

借助维恩图,对文本比同求异,形象直观。学生小组合作,读“痛击敌人”、“顶峰杀敌”段落,找两次战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由学生写在黑板上。

      

            痛击敌人                       顶峰杀敌

                             相同点

             战士                              壮士

           群像描写                          典型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比喻

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

           用子弹打                          用石头打

      

 

 

合作学习,人人参与,学习活动的范围广。借助维恩图,也是告诉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同求异,写法归类,发现作者写作的奥秘。

综观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活动清晰,学习目标明确,但是有几处问题值得思考。一是课堂节奏快,容量大,一学生回答到点上,老师马上反馈,出示下面的学习内容,可以放慢脚步,再让其他同学也谈谈,学习过程展开更充分点。二是第二个活动老师提的问题较多,包括小问题,让学生谈感受的多,放声朗读课文的少,学生感情体会不深,如对句子“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的理解,老师问“石头怎么就像雹子了”,又问“石头怎么就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了”,学生回答不出来,停留在字面意思空讲。如果老师让学生多读,读得充分,读得激昂,情感会在读中感受,这问题就不难了。

指向“阅读策略”的语文课,目标明确,聚焦能力,过程清晰,但理趣外,也因不失语文的情趣,不要变为机械程式化的操作。


评论(0) 阅读(234) 赞(0)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