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课程改革的主要对策

2017-09-25 13:44

 

主要对策 

为了防止课改流于形式,将总结很分析课程改革的经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继续认真做好任课教师岗前全员培训;(2)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转变;(4)认真做好教材选用和供应工作;(5)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6)积极建立课改实验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7)重视舆论宣传。具体对策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我中心将继续根据“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争取在基层学校的配合下,一方面督促教师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参加课程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全市的学科教研活动,促进对新课程理念与操作要求的理解;除此之外,更直接、更有效、更经常的培训形式是校本培训,要求各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抓好小学新课程实施年级的集体备课工作,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观摩的机会。无论是哪一级的培训,学习的重点是:第一,通过学习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第二,引导教师把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通过转变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第三,改革考试和评价方式,使之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相互促进。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程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增强改革意识,自觉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来,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时刻关注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提高自己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开发新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的能力。 

(二)大力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 

1、加强新课程改革的教科研指导工作。我中心正在加快这方面的探索,力图建立高效的新课程教学服务体系。我们中心将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组织各学科专家,将课程与教研落实到各学科教科研基地,从学校选聘学科优秀教师担任基地兼职教研员,指导相关学科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展开。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从教学内容的研究入手,所以,重点要在全体高一教师中开展新教材的研究。我们要求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来解决这些矛盾。鼓励教师尽可能系统地研究整套教材的体系、背景、研究好必修模块的知识体系和双基要求。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清晰地理解必修模块中选取了哪些知识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每个知识点在不同模块中分别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的要求;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哪些知识载体以什么方式体现的,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中心要求各科教研员到教学一线靠前指导,及时发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逐步建立起来的各基地能发挥新课改试点校样板学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落实新课改所要求的“以校为本”的要求。把理想放在心中,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将各项课改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 

目前,实验教师普遍反映课时紧张、要舒缓目前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比较尖锐的矛盾,主要的出路在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途径共同解决。同时要组织力量,积极进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指导全市小学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 

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小学教材的解读与备课处理的正确指导,加强各级各校的交流与沟通,尽早推荐出一批理念新、实效好的小学课程改革实验比较成功的示范学校,组织小学教师(特别是现任的高一教师)现场观摩和学习研讨活动。 

(三)加强小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 

小学新课程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推进过程中,应该稳步推进,加强质量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适当的质量抽测有助于教学质量的监控。但学生的质量只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对教学质量也应该全程管理。 

1、认真做好学分认定工作 

用学分进行管理是新课程方案的一项重要改革,每个模块的学分是由学校负责认定的,无论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学校都应该严格依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关于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依据、程序、纪律和管理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尤其要防止在艺术类、技术类等非高考科目和活动类模块上弄虚作假。 

在模块学习结束时,要组织好模块学分认定的考核。学校应专门成立考核的命题小组,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反映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项目标的达成,尤其注意把握好试题的难度,课程要求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任意降低。认定综合活动学分时,必须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备查。其中,研究性学习必须有学生的课题方案、研究过程记录和成果结题报告;社区服务必须有活动项目、时间、学生的体会和被服务者意见等;社会实践必须有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评定等。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市教育局基教处和市教研中心教育行政部门组成学分认定委员会,抽查、督促学校学分认定工作的全过程,确保此项工作规范有序。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由于小学新课程正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我中心将加强全市小学新课程教学实验的质量监测,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抽样质量检测,特别是要切实监控必修模块教学质量,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推动课改发展的进程。 

学业水平测试是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的基础上,对学生修习必修模块的学业水平的检测。各科的学科水平测试,全体学生均要参加。测试主要采用闭卷笔考方式进行,考试范围是该科目的全部必修学分所规定的模块,命题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与我市选用的教材版本。 

(四)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推进小学新课程的实验,需要改进和完善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新课程实验中,学校内部的年级集体备课和学科组教学研究,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要加强校本教研,除了在骨干、制度、时间等给予保证外,更重要是提高质量。我中心积极倡导实验教师立足校本开展教研,以改善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程体系中思考问提,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进行“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反思”的研究,以此提升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全市教研活动和校内教研活动各自的功能可以互补,地位却不能相互取代。我中心将适应新课程模块结构的教学时机,继续加强区域性的新课程教研活动,提高全市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全体教师通过更多渠道,交流自己的新课程教学的正反经验和研究成果,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今年是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无论是区域性的教育研究部门还是基层学校都在积极探索之中。我中心对课改的总体态度是高度重视、积极准备、稳妥推进、加强管理、质量控制和务求成功。高度重视就是要坚持理想,创造条件就是要积极工作;稳妥推进就是要尊重现实,质量监控就是要有措施,务求成功就是要负责任。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课改,不能流于形式,要脚踏实地,要坚持质量标准。 

希望上级教育业务部门认真听取基层实验学校的反馈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早提出小学课程改革的评估意见,并及早出台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考方案,达成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和谐接轨。

 

 

 


评论(0) 阅读(104) 赞(0)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