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品味名师出色课堂

2021-06-28 20:53

品味名师出色课堂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书心得

在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这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的33位名师的教学艺术及教学片断对我帮助很大。书中每位名师的教学感悟、个人观点及解读等等,都给我以很大的启发。

比如我们总以为“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学好数学”。读了刘可钦老师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我才明白,在过往的数学课堂上,我很少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是否幸福,而是一味的将成人化的东西塞给学生。例如:我们在讲“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朵多三朵,红花有几朵?)几乎所有的老师做类似的算理分析:红花多,黄花少,红花的朵数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与黄花同样多,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用红花加上比黄花多的,就是红花的朵数。作为数学的严密论证,这段分析无可厚非,可我们却把这一大段严密、枯燥、抽象的语言作为学生是否理解题目,是否会分析题意的唯一标准,结果老师越讲,学生越糊涂。其实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思维是直观形象的:黄花有5朵,再接着数三朵,就是8;红花比5朵还多3朵,所以就是5+3=8(),这些语言恰正是学生对题目的最直接、最真实的理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进,数学课堂要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努力建立一个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的数学课堂,学生对数学有了爱好,才能学好数学,我们才能转变“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学好数学”的观念。还有一位很有魅力的数学老师,肖川教授曾经给他很高的评价,他就是钱守旺老师。他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新”、“趣”、“活”、“实”、“美”。也就是要将数学课上得有新意、有趣味、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讲究实效,并且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够达到的,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超越自己,让学生能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在数学上获得最大的发展。

在数学的教学之路上,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很多深刻而缜密的方法探索,做了很多思考,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才会有教学的进步,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积累,才有了上课时的应对自如,妙语连珠。因此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应对学生的种种题目,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勇敢、正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获得新的活力和乐趣。就像张齐华老师说的那样“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是教师本身精湛的学科修养,以及将其自然转化为教学影响力的聪明”。 

   每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我总感觉任重而道远。《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有了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给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作为老师我将一直努力,把这先进的、现代的及优秀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心、快乐的学习知识的同时,从中逐渐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乐趣。 

   在闲暇时的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评论(0) 阅读(670) 赞(0)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