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跟着课文学作文(二)

2020-06-27 17:00

跟着课文学作文(二)


仰天湖小学六乙班单元习作展示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还记得上期六乙班五位同学笔下的“新年”吗?而除了“新年”这个一年之中最为重大的节日外,还有许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节日。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毛昱帆同学《元宵节》里观花灯的热闹多彩场景;看看李承宇同学《清明节》里的祭祖场面;安芊芊同学的《端午节》里总结了长沙端午节的不同习俗;段钦元同学的《端午赛龙舟》惟妙惟肖地再现了精彩龙舟大赛场景;而李奥昕同学笔下的《我的家乡长沙》不正表达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吗?

元宵节


六乙班  毛昱帆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而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就是元宵节了。说起元宵节的由来,同样历史悠久。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时间是正月十五。它最初的发展是在两汉时期,后来,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这天,“燃灯供佛”,大张灯火。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法大兴,所以,从唐朝起,元宵节开始不断“成长”起来。最终于明朝到达鼎盛,一直流传至今。它的习俗也众多,例如吃元宵,赏花灯。

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这不,妈妈开始煮元宵了。她先拿出了一个个胖嘟嘟的元宵,待锅中的水“咕噜咕噜”沸腾时,便轻轻地将元宵放入锅中。有红色的、绿色的、白色的、黄色的、五颜六色的元宵在水中不停的翻滚,煞是好看。不大一会儿,热气腾腾的一锅元宵便出锅了,一家人围坐在桌边享用。这些元宵不仅长得好看。味道也十分香甜,软软的,入口即化,小口轻轻一咬,里面的馅儿便流淌到嘴里,那感觉真棒啊。

去年正月十五那天,我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赏花灯了呢。瞧啊,铜官窑的灯会可漂亮了,有金龙祥云,八仙过海,七仙女,嫦娥奔月。除了这些神话故事,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卡通人物呢!在这些形象中,最栩栩如生的当属那金龙祥云和八仙过海啦。金龙有着金黄色的身体,四爪张开,飞在空中,真好似腾云驾雾一般,威严极了。那八仙过海更为精彩,他们八位迎波踏浪,逍遥悠哉——手持芭蕉扇汉钟离,清婉动人何仙姑,吟诗行侠吕洞宾,倒骑毛驴张果老,隐迹修道曹国俊,振靴踏歌蓝采和,巧夺造化韩湘子,借尸还魂铁拐李,他们各显神通,引人注目,真可谓是“火树银花元宵夜,彩灯万盏熠霞流”。

我被这些五彩缤纷、造型精美的灯深深的吸引,也想要一盏属于自己的、小小的花灯。精挑细选后,妈妈给我买了一盏可爱又精美的兔子花灯,我们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元宵节,象征着美好团圆,幸福安康。今年的元宵节,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不能像往年那样热闹、团圆,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灯,心中有光亮,在这片古老的神州大地上,一定会有无数盏灯照亮四方!我们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切都会明亮起来!

清明节


六乙班  李承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这首《清明》写的正是清明节时的情景。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的节日。

每年清明这天,我都会早早起床,跟随爷爷奶奶回家乡扫墓祭祖。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抵达位于益阳农村的老家了。下车稍做准备,我们就前往墓地开始祭祖活动了。

首先,大人们会将一把香烛点燃,递交给我。我小心翼翼地接过香烛,再把它们分插到每块墓碑前面的泥土中。然后我们将五颜六色的“清明球”挂到每个坟头上,再点上一些纸钱,第一步工作就完成了。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磕头”。按照规矩,每个人都要磕三个头,然后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求祖宗保佑。一般老人们都会求祖宗保佑自己健康长寿,大人们希望事业有成,而我们小孩子当然是求自己学习进步了。最后便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放鞭炮环节了。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燃放鞭炮的习惯。例如春节,是为了赶走年兽。而清明节放鞭炮,我想应该是为了向先祖们表达思念之情吧。随着时光的飞速流逝,短暂的祭祖活动在一阵阵鞭炮的“噼里啪啦”声中结束了。在确保所有的火苗都熄灭了之后,我们也驱车返程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对于成年人来说,它是一个扫墓祭祖、怀念先人的日子;而对于我来说,更是一个接近自然、踏青游玩的节日。

端午节


六乙班  安芊芊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夏节,虽然名称不同,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也小有差异,但人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却都是相同的。长沙人的端午节,与大多数地方的习俗大致相同,在某些方面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赛龙舟:赛龙舟是湖南地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相传起于古时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已不见踪影。在这之后,人们把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作为纪念屈原的一项重大活动。用意是借划龙舟驱散江里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现在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的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都会举行“屈原杯“龙舟赛,湖南每年也会在端午节前后举办国际龙舟节,让龙舟盛传于世。

包粽子,吃粽子:每到端午节前,家家都会买来2至3斤的糯米,在里面包入红枣或绿豆,扯上几根麻绳,拿几张小椅子,大家一起坐在家门口包粽子。

这时,如果有粽子包的有棱有角的妇女,大婶一定会被街坊邻居夸赞一番,不会包的就躲在一边看着,想明年一展身手。

做咸鸭蛋:自己做咸鸭蛋也是在端午节前经常看到的。大人把买回来的新鲜鸭蛋先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再在上面敷上黄泥巴,等到端午食用时,那种蛋黄被腌的金黄金黄,往外流油的最受欢迎。

不过蛋黄好的咸鸭蛋一般蛋白比较咸,我们经常是将蛋黄一个个悄悄吃掉,剩下的蛋白部分就是生性节俭的父母的专利了。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点缀襟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材料。外表用丝布包裹,清香四溢。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把菖蒲·艾条插门眉,悬于堂中。现在的长沙市民到至今还保留着用艾条给小孩洗澡,以驱瘟祛毒的习俗。

有专家把民俗誉为“活文化”,这一点我深表赞同。通过记述长沙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以及它所悄然发生的变化,使我由衷的体会到:“民俗它就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端午赛龙舟


六乙班  段钦元


端午节到了,我们打开电视,收看精彩的赛龙舟。这也是荆楚大地上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了。

电视一打开,恰好便是主持人介绍赛龙舟的由来: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已被流放至汨罗带的屈原不忍舍弃祖国,便于5月初5写下绝笔《怀沙》,然后抱石投江。楚地百姓非痛异常,当地渔夫们纷纷划船打捞他的尸身;又借划船可赶走鱼虾,所以渐渐地发展为端午划龙舟这样的风俗了。

比赛开始前,每个龙舟队的队长毕恭毕敬地将龙头摆在屈公庙中祭祀屈原和龙神。祭祀仪式后,还要舞狮。江边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种种仪式过后,龙舟赛正式开始!只见龙舟的船头,鼓手正卖力地打着鼓;运动员们赤裸着上身,和着鼓声,喊着口号划桨。一条条龙舟飞速前进。看,红龙舟上的运动员们,每击一次水,便奋力呐喊一声,仿佛是要用气势压倒其他队似的;蓝龙舟上的运动员们,动作和鼓声一致,好像是由一个大制控制的;黄队的运动员们铆足了劲划,每个人头上都冒着豆大的汗珠!江两边的观众也十分卖力地给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鼓劲,放声呐喊。

过了一小会,各条龙舟都已经接近终点了。红队的运动员们口号越来越响,划桨的速度也越快;蓝队却有些慌张,队员的协调性下降了,于是被黄队迎头赶上并反超;其他落后的队伍也使出了吃奶的劲,都想“大力出奇迹”,龙舟们的速度都越来越快了。随着龙舟越越接近终点,观众们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啪!”江面上的红旗被第一个到的队伍拔了下来,红舟队拔得头筹!舟上的队员们挥舞着旗子兴奋地狂喊着。紧接着其他几条龙舟也陆陆续续抵达终点。龙舟比赛便完美落幕了。

赛龙舟,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生,但由于时代变迁,逐渐变成了一项人人喜爱的水上运动。但它依旧是江南的种风俗习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

我的家乡长沙


六乙班  李奥昕

我的家乡——长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也是湖南的省会。它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

长沙风光秀美,风景如画,山河壮丽。有风景独特的岳麓山,满山的红叶包裹着岳麓书院和爱晚亭。有漂亮的沿江风光带,有着世界闻名的马王堆古墓。有雄伟古城墙的天心阁,全省最大的烈士公园等。湘江河中间有一个美丽的小岛--橘子洲,上面有一座毛主席雕像,雕像站在岛边上和蔼的和岸上的人招手呢!每当夜幕降临,长沙便瞬间变成了灯的海洋,热闹非凡的步行街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绚丽的霓虹灯五颜六色,把长沙城打扮得十分耀眼。

我们长沙不仅景点、名胜古迹有名,小吃也是全国有名。有新华楼的刀削面、杨裕兴的米粉、德园的包子、火宫殿的臭豆腐、糖油粑粑等。我最喜欢的是步行街火宫殿的臭豆腐,它闻着臭吃着香,油炸出来后黑中带点金黄,外焦里嫩,吃起来酥软酥软的,口感好极了!如果到长沙来游玩的客人必定要吃臭豆腐,如果没吃,那可就算白来了。

现在的长沙在不断变化,马路越来越宽了,房子也越来越高了,立交桥也越来越多了,地铁的几条线路也快完工了,真让我为大长沙感到自豪!

我的家乡长沙,它既美丽又迷人,既可爱又靓丽!我爱我的家乡—长沙!



评论(0) 阅读(500) 赞(0)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