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李希贵:学会终点思考

2021-05-14 16:50

“终点思考”使我又按捺下了自己,继续在校园里潜心于舌耕笔耘。


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譬如说,人生七十,你可以先想好七十岁时你想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身边会有什么人……当这些明确时,你就会知道你五十岁的时候应该在哪里,已经完成了些什么;再推想四十岁、三十岁直至今天。




因主持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而红透了半边天的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却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了,不再主持中央台收视率最高的黄金栏目。在许多人为她惋惜时,她却到国外进修学习去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挑战一下自己”。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不明白她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其实,她的想法很明确,她喜欢当一个有智慧的主持人,当一个靠人格魅力赢得观众的主持人,而不是靠年轻、脸蛋吃饭。她希望自己迈入老年之后,还能够继续自己的事业。所以,她暂时告别了令人陶醉的金话筒。


今天,当你再来看杨澜做的节目时,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杨澜——一个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好评如潮,靠的是自身修养。从战略上说,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大忙。



大学毕业后,大概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我那些比较要好的同学大都跳出了校园,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做起了公务员,而且一个个都做得十分出色。我也有些按捺不住。可是当我真的进行“终点思考”的时候,我冷静了许多:那些终点目标都不是我梦寐以求的。下海经商最好的结果是挣了花都花不完的钱,而自小受家庭熏陶也好,受儒家影响也罢,花都花不完的钱向来就不是我这一生追求的最终目标。既然如此,我何必下海?而做官呢,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凭自己的个性、气质甚至背景,我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业,虽没在官场上体验过,但作为旁观者也略能看出一二。尤其叫我难以接受的是,在官场上往往出现一个人正当事业辉煌的时候却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没有了舞台的情况,而且这样的舞台自己没有办法重新搭建。


“终点思考”使我又按捺下了自己,继续在校园里潜心于舌耕笔耘。




后来,领导一所学校,“终点思考”又一次帮助了我。刚开始接手一所新的学校时,我总是急于改变一些什么,嘴上说“不烧三把火、不踢头三脚”,可脑袋里还是有些发热。为了应付一时的检查、评比,给学校创一些名气或牌子,常常把老师们折腾得精疲力竭,一时半晌这样也就罢了,问题是这样的事情一直有增无减。一段时间下来,学校的奖牌是多了,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老师们似乎没有人再找我借书了,碰到一块儿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了,研究学生的风气也在衰减;学生变得有些浮躁了,原因是课堂上的老师有些浮躁。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我的办学理想。我的目标是把学校办成一所省内外一流的特色学校。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的一流。而教师的一流不仅仅来自学校的刻意培养,更来自一个可以激发生命活力的机制,来自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按照刚开始的那种方式管理学校、要求教师,实现目标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南辕北辙就在所难免。有了这样的思考,就有了这样一些措施:研究一套建立在全新管理观念之上,致力于节约被管理者时间的管理模式,只有教师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才有可能提高素质;允许老师们种一些“自留地”,张扬教学个性,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提倡个人的自我实现,鼓励人人制定“个人成长方案”,做成名成家梦。


很快,我们许多老师就在一些领域崭露头角,有的还真成了省内外知名的专家。校园里弥漫着向上的空气,老师的成功带动了学生的成功,学校发展进入了加速冲刺的阶段。


“终点思考”其实很简单。在日常生活的旅途中,我们知道,9点钟要搭乘飞机,就应该提前到达机场,还要提前出门上路。但是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不是迟迟不肯出发,就是出发之后中途又犹豫不决,或者干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擦肩而过,永不再来。仔细想来,造成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进行“终点思考”。


【转载】

评论(0) 阅读(1642) 赞(0)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