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数学,要教给学生什么?

2020-05-01 13:33

数学,要教给学生什么?

                    ——听张天孝老师讲座有感

   82岁高龄的张老师,在台上兴致勃勃地讲了3个小时的课,全程没喝过一口水,而且讲到代数的世界时,他对数字的敏感度超乎想象,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仿佛他整个人身边的磁场都变成了漂浮的数字,张老师在里面游刃有余,兴味盎然,妙趣横生。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这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张老师今天给我们讲有关拓展性课程的相关内容。整个讲座,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畅谈了他的想法。张老师的高度,是我们需要仰视的,我试着努力去理解和体会。现谈谈自己最受触动的几点:

一、不同的学生在课程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课标上有的话,用在课程解读上,非常好的诠释了什么是数学拓展课程,简单来讲就是为了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拓展课程并没有那么高高在上,而是所有一线数学老师都能身体力行去做的事。

    那我们目前去做数学拓展性课程有哪些困难呢?一是教材的缺乏,一线老师去摸索开发课程,难度确实比较大,时间和精力都不够;其次课程开设的时间不够,比如现在学校统一在某个时间段开设选修课,真正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可能也会想选艺术类的课程,时间上有重叠;三是班额人数还是多,四十几个人的选修课,怎样能真正做到让孩子在充分动手动脑的时间里有所收获和感悟。

    数学拓展课程,任重道远。我想解决的方案应该要集结教研组团队力量开发课程,先做小课程,再慢慢提升。至于时间上,如果课程做出来了,除了正常的选修课之外,平时的课堂挤出一些时间是可以实现的,另外让数学尖子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也是一个目标。

二、数学,要教给学生什么?

我们常常会在森林里迷路,而张老师的高度却能带领我们跳出框框,从俯视的角度看待我们的数学教学。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数学,要教给学生什么,才能让他能在投入社会时发挥作用?鲍建生老师的这句话,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数学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以抽象符号为载体的高层次思维能力。什么能让孩子终生受用:学会思考,学会概括,学会推理。

比如我们高段的数学课,一个星期只有4节,每节40分钟,怎么利用好这40分钟的课堂效率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是停留在知识教学的层面?45人的课堂,怎样关注学生的差异?面对差异我们如何做到让孩子学有所长?怎样实现优生的发展目标?……

叩开问题的大门,我们需要不断探索!


评论(0) 阅读(581) 赞(0)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