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转发)浅谈如何提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2021-06-28 20:46

一课研究之《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20210628)

 王健 一课研究 今天

1

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团队第28组成员王健,来自仙居县第一小学,很高兴与你在此相会。


2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教学建议

读一读: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想一想:数学小笑话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教学建议 | 6.2807:36


4

坚持阅读八分钟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数学教师而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长久以来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需求。而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及探讨,希望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身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学改革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始对小学生提出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不能一味的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改变传统枯燥死板的教学方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的抑制,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对数学学习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知,若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理解解题过程便进行了后续练习,导致学生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无法灵活的应用数学知识,无法贯通数学重点,基础没打好导致越到高年级学习压力越大。小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和开发,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充足的思考及探究空间,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

比如学习图形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上有没有跟课程中图形一样的事物,比较常见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在我们生活中能够应用到的东西。比如三角尺,直尺,量角器,都是平面图形的实物表现。另外可以做个思维拓展,让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不仅概念不一样,形体特点也不一样。平面图形只是存在于一个平面上的图形,只有一个面,计算公式就是长×宽。而立体图形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平面组成的,分上下面,左面和侧面,公式是长×宽×高,在现实生活有具体的形态的。平面图形只能用一个角度观察,而立体图形是多角度观察,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的。像数学课本,正面看上去就是平面长方形,但课本实质是一个立体的长方形,有长宽高,厚度就是高度。让学生从课程学习中,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请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则兴趣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多媒体技术形声结合,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现代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相遇问题时,教师先出示例题:“丽丽家和兰兰家相距4.5千米。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经过多少分钟后相遇?”在这个题目中,学生对关键词“相向”“相遇”理解起来较费劲,但通过课件展示,便让学生对关键词“相向”“相遇”很容易理解。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既简化了思考的过程,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数量间的关系。同时,便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的思路,自然也加深了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来,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丰富的交流情景

     (一)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将话讲的完成和准确,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线段、图形等方式表达出内心的想法。

     (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认真倾听、采纳同学的发言和意见,不讥笑、不插嘴。从他人的发言中吸取正确的思考角度,对比自己的想法,发现自我的不足之处。

      (三)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在倾听别人发言后,学生应积极思考,及时总结、归纳,或把要说的话、要交流的思想先写出来,再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此时,教师可以适当介入,融入学生的非预设生成,引导学生对同伴的方法提出质疑、补充,进行交流、讨论或点评、赏析,从而在新知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反思是一个自我纠正、不断提高、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倾听、评价他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过程,学生所学的知识将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增值,思维将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碰撞,情感将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互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静思,在交流互动中反思,在互评互议中辩驳,在情感交融碰撞中感悟、体会。


综上所述,若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兴趣去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枯燥、单一的刻板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风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J].才智,2008(24):134.

[2]宋金花.重视分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25-126.

 


评论(0) 阅读(663) 赞(0)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