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

2021-06-29 11:49

只要是教师,就避不开这样一个问题:教育是什么?在大学的专业课上,老师们就特别爱问这个问题,当时的我把爱因斯坦的解释奉为真理:“教育是什么?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但直到真正成为一名教师,我才发现,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原来只是一个起点,当学生把受过的教育忘记后,我们期望他们剩下的是什么?到现在,我依旧在寻找这个答案的路上,而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心中的教育,感触颇深,收益匪浅。下面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最打动我的一些教育观点以及看法。

一、“真实的教育”如何发生?

     在读这本书的第一辑《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时,感触颇深。文中提到一个品行兼优的高三学生自杀了,而他自杀的原因是:“跟虚伪的同在一个社会里真没意思”!这个悲剧让我感到震惊和心痛的同时,也带给我警醒:我们在向学生展示真实而正直的风尚的同时,如何教育学生直面社会的阴暗面,又传递给他们一种智慧、理想与责任?这是我之前从未思考过的问题,但又是如此重要,影响着学生能否在离开校园后适应社会。

但庆幸,李老师给了我指引,做“真实的教育”。

1.“真实的教育,不仅仅是不用会比社会上的阴暗面,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引导学生用一双善良的眼睛关注社会的种种不平现象。”在课堂上,我们要向孩子们歌颂美好:善良、正义、忠诚、气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宽容、公正,但也有责任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冷漠、欺骗等等丑恶的事情在发生,更有责任引导孩子正视眼前假恶丑的同时,心中燃烧着向往真善美的理想之火,进而产生一种真诚的责任感:让这个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2.“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何以谈真实?何以让学生做一个真实的人?首先,我应该做一个真实的人。如果教师说一套做一套,如此下去还等不到学生走入社会,在学校身边每天见到的老师就会让学生的信念产生质疑。

二、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1. 减少“刻意教育”。教育应是一种潜移默化,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的自然教育,并非一种大张旗鼓,带有鲜明目的性的刻意教育。写到这里,让我不禁想到曾闹得沸沸扬扬的感恩教育,让全校学生在一些言语的感化鼓动下去拥抱自己的父母、老师,还有甚者,让孩子们给父母磕头,洗脚,感恩教育不能缺少,但这种带有色彩的,目的性的教育,总觉得很别扭。孩子们可能会一时半会的感恩,但是这种感恩的意识能在他们的脑袋里呆多久,恐怕有的学生第二天就会又开始说老师的坏话了。虽然诸如此类的刻意教育看起来很新颖,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它的教育效果却是有限的,教育更多的是应平时一点一滴对孩子们的渗透。有意识的隐藏自己的教育意图,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2. 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失误。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本身就在成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做出一些不洽淡的判断,造成教育失误。有时我们会误解一名好学生,会说错一些话,会写出错误的评语,会讲错一道题,但是我们一定要诚实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唯有这种真诚才能让我们坦然去面对自己的失误,我们不也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吗。“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出”,每一个错误,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而且在经历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之后,我们会茁壮的成长。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教育是什么?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位教师也会有一千种教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采用这些方式使自己的学生养成一些好习惯,同时也让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有所提升。最后很感谢这本书,给正处在迷茫时期的我一些很宝贵的建议,提醒自己勿忘教育初心。


评论(0) 阅读(175) 赞(0)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