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读书心得

2021-06-29 22:44

阅读了《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受益良多。有很多章节值得仔细反复的研读,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真情鼓励,点燃热情

我们经常看到,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会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会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依然恋恋不舍,甚至拉着吴老师说“我舍不得您”。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也与吴老师课堂上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分不开。

一直以来,我就是一个不太会表扬学生的人,可能因为对他们的要求比较高,总觉得还没有做到最好,不值得表扬;也可能与我本人的性格有关,总觉得做不出那么夸张的表演。看了吴老师的课堂,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把表扬、鼓励看作是“表演”,是因为我没有融入真情,只有把自己和学生看作是朋友,是伙伴,与他们一起想,一起学,那么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自然就能脱口而出:“我非常佩服你,思考问题有根有据!”“她学会了和同学们交流,还能接纳别人的意见,能够修正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快把掌声送给他,这位同学很善于接纳好的方法”……善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真心地为他们点赞,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爱学”的条件。

二、真诚呵护,关注“墙角”

吴老师在一次借班上课的时候,数学老师告诉她:“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角落的那个孩子是个学习很差的插班生”。而该生也明确告诉吴老师:“我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千万别叫我,我肯定不会。”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吴老师聆听了他的想法,与他交流、鼓励之后,他也勇敢地举起了小手。最后吴老师还不忘鼓励他:“今天你表现得很出色,你的进步,就从这里开始!”每个班级都会有“坐在墙角”的学生,尤其是到高年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就找不到“存在感”,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呵护。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

因此,作为一个五年级的数学教师,尤其是在班上已经出现一部分“坐在墙角”的学生的情况下,我更应反思我平常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用真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不必担心说错会被嘲笑,不必担心不会而被别人瞧不起。特别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多走到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交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并给他们展现的机会,或许他们的小手举得不高,也举得不快,或许他们的表达不那么完美,不那么精深,但是,只要他们勇敢地参与,就要用真诚的关爱、恰当的点拨、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实现从“墙角”到“舞台”的超越,让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找回属于自己的自信。

吴老师的课之所以成功,主要源于她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思维的磁场,为学生设计有过程的参与……我还要更细心地揣摩吴老师的课堂,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为给学生创造美好的数学课堂而不断努力!


评论(0) 阅读(890) 赞(0)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文章分类